新闻中心 分类>>

开云平台成都青羊:东华里沉浸式商业街区开业

2025-04-30 22:15:3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9日电(吴平华 康泸丹)青墙白瓦间仙气缭绕,朱漆回廊外剑影流光,29日,随着“南翔馒头店”百年老字号牌匾红绸揭开,成都青羊消费新场景——东华里沉浸式商业街区正式启幕。两百余名嘉宾沿着青石板路踏入这个虚实交织的东方仙侠世界,解开东华里的神秘面纱。开云网址

  位于成都青羊区顺城大街269号、占地5500余平米的东华里,以“焕活城市新生”为核心理念,通过“建筑可阅读、场景可穿越、文化可品尝”的三大创新体验,为市民和游客呈现“可逛、可玩、可品”的文化盛宴。

  开街前三天,东华里还将特别推出“汉服巡游”限时活动,巡游队伍身着华美服饰,与游客展开趣味互动,带大家一同走进一场跨越千年的仙侠梦。

  脚下的石板地砖,雕刻的是“玄武”“毕方”等上古神兽造像;身旁的亭台楼阁,融合唐宋风格和仙侠想象,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步入城门深处,不时还有古风NPC热情互动,带来“一步一景”的沉浸式体验……开业仪式当天,与会嘉宾一迈入东华里,浓厚的仙侠风扑面而来,引得大家纷纷掏出手机定格这一难忘瞬间。

  在东华里最中间位置,一个2层小阁楼颇为“吸睛”。开云网址“项目层高达12米,开云网址为此我们还特地打造了一个2层的小阁楼,让消费者可俯瞰欣赏古色古香的建筑,感受仙侠文化的魅力。”东华里项目负责人钟恒介绍,项目方还在现场设有古风非遗游戏体验区,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东华里不仅好看,更好吃、好玩。街区以餐饮业态为基底,汇聚“南翔馒头店”“杨麻辣茶馆串串”“蜀锦台”等知名餐饮品牌,同时引入创新元素,打破传统商业街区的单一模式——

  在这里,市民可以体验汉服妆造的魅力:由“墨绣汉韵”与“华韵汉风汉服”联合运营的妆造工坊营,提供专业汉服妆造体验,市民可身着传统服饰漫步街区,感受古今交融的独特氛围;

  在这里,市民可以感受非遗的活力:项目主理人李小婉表示,“‘东方仙苑’将定期上演经典折子戏与变脸绝活,让大家边过足戏瘾,边体验成都‘一杯盖碗茶,一坐就是一整天’的休闲与舒适。”市民可以发现闲逛市集的乐趣:通过创意设计的文创店,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场景巧妙融合,让大家被精美文创产品所吸引、为文化创意而“买单”……

  “东华里以‘东华一梦,筷意江湖’为品牌口号,融合传统建筑美学与现代商业活力,致力打造城市文化消费新地标。”钟恒说,东华里有信心、有能力为广大市民带来一场纯正仙侠国风享受和视觉与味觉盛宴,让大家逛得尽兴、吃得舒心。

  皮薄、馅丰、汁多、味鲜、形美,9克皮包21克馅心,每只小笼馒头都必须捏出16条以上的褶且长短粗细均匀……开业仪式上,中华老字号——南翔馒头店西南首店的亮相,最为惹人注目。

  “南翔馒头店,最早可追溯到1900年上海城隍庙的‘长兴楼’点心店,此后便人气日盛。上世纪六十年代,‘长兴楼’顺应口碑改名为‘南翔馒头店’。”

  上海豫园南翔馒头店联席总经理游玉敏介绍,南翔馒头店制作时采用精白面粉为皮,馅则选用多部位猪肉,且只放基础调料,用高汤熬煮肉皮成冻,拌入馅内,以取其鲜,并使汁多;馅内则洒入少量研细的芝麻,以取其香。当前,南翔馒头店已获得中华老字号、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金牌小吃等多项名誉,七度荣获米其林必比登推介,是享誉国内外的“上海点心名片”,并以“南翔小笼包,一笼包天下”之名传遍全国,成为上海传统点心的杰出代表。

  “我们在上海豫园城隍庙内开设了旗舰店,并且带着这只小笼馒头去往法国巴黎、日本等。”豫园股份合伙人、豫园文化饮食集团联席总裁杨炯表示,选择在东华里开设西南首店,一方面是看重成都巨大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则是东华里的市场定位与品牌调性相契合。“我们希望,让广大西南地区的消费者能够就近品尝到上海传统点心的风味。”

  “首店也是西南地区的旗舰店,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未来3年,南翔馒头店在川渝地区的门店将扩展到5家以上。”钟恒说。

  在东华里,首发的不止南翔馒头店。开业仪式当天,致力打造成都精品川菜的高端私房菜“蜀锦台”成都首店,集戏曲表演、文化展览、茶艺鉴赏和美食于一体的综合性会馆“东方仙苑”成都首店,蜀大侠旗下、第一个将串串与盖碗茶相结合的茶食品牌“杨麻辣茶馆串串”西南首店,由川菜大师、四川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卢朝华及其弟子打造的非遗小吃集合——“蜀游记”成都首店等多家首店集中亮相,以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提升城市商业活力。

  “‘首字招牌’是提振消费、繁荣市场的重要引擎。”青羊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托核心商圈和商业载体,引聚国际化品牌入驻开设首店、旗舰店、概念店,并支持其首发首秀活动落地,提升首发经济影响力,为城市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完)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四川昊通律师事务所。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