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云南咖啡升“咖”之路越走开云下载越宽
天涯海角,云南小粒咖啡的醇香为第五届消博会增添了惬意的消费体验。彩云之南,漫山遍野的咖啡树已经挂果,咖农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云南咖啡还是代表着中国的,现在国外也是受欢迎的。”3月19日,习到云南丽江古城考察,与当地居民和沿途游客亲切交流时这样称赞。
云南的咖啡种植史可追溯至130年前,目前产区主要分布在普洱、保山、临沧、德宏、西双版纳、怒江等6个州市。云南地处北回归线附近,低纬度、高海拔、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且弱酸性,是全球咖啡黄金种植带,尤其适合种植小粒咖啡。这里生产的咖啡具有“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酸”的特质,深受中外消费者喜爱。
2024年,云南省咖啡种植面积超120万亩,年产量超14万吨,是中国咖啡种植规模最大的省份。目前,云南有800多家咖啡企业,咖啡产业产值从3年前不足百亿元增加到现在的800亿元,带动100多万咖农增收。据昆明海关统计,2024年云南咖啡出口3.25万吨,同比增长358%,主要出口荷兰、德国、美国、越南等29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一季度,云南咖啡出口4684吨,同比增长38.1%。
在普洱市,云南思茅北归咖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归公司”)咖啡种植基地,进入谢花坐果期的咖啡树枝头已结出嫩绿的咖啡小果。上一咖啡产季采摘期刚结束,基地负责人周志燕正在指导农户们进行修剪、抹芽等园地清理工作。
“与往年相比,2024至2025产季咖啡鲜果果实更大,光泽度更好,去年咖啡豆出口量达1800吨。”周志燕说。
在保山市,经昆明海关所属腾冲海关查检合格,保山市隆阳区金潞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咖啡工厂的38.4吨小粒咖啡,打包后出口欧洲。
品质是云南咖啡走向世界的关键。北归公司从种植源头抓起,采用合理密植、精准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引入水肥一体化等种植模式,不断提升咖啡豆的质量。同时,通过建设咖啡种植示范园,选种培育瑰夏、萨奇姆等优良品种,推动品种改良和更新换代,实现出口咖啡以三级豆为主到一级豆的转化,以满足市场对中高端咖啡产品的需求。
“出口前我们会将咖啡豆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感官、开云理化指标、农药残留等检测。”北归公司副总经理高梅介绍。开云
昆明海关所属思茅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国家咖啡检测重点实验室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咖啡专业重点实验室。自2018年建成启用以来,该实验室咖啡检测能力已增至78项,覆盖咖啡感官、生物毒素、微生物等检验检测项目。今年一季度,普洱市出口咖啡3861吨,同比增长65.8%,占云南省咖啡出口总量的82%。
“之前我们一直在国内销售,去年海关指导我们实现了出口,目前已经出口132吨,出口至越南、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一树咖啡保山有限公司法人李先生说,开云“保山小粒咖啡真正从高山峡谷走上了世界餐桌。”
腾冲海关成立“咖啡质量检测小组”,定期到咖啡种植基地开展农药残留检测、病虫害监测,指导企业加强在加工、存储、运输等环节的质量管控,帮助企业建立“地理标志+有机认证”机制强化品质根基,培育世界级精品咖啡。同时,实施预约通关,设置“绿色通道”,全力保障咖啡高效出口。今年一季度,腾冲海关监管小粒咖啡出口271.4吨,同比增长12.9%。
围绕咖啡,产业链也在延长。保山市大力建设精品咖啡产业园区,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咖啡产业体系,努力实现从咖啡原料大市向咖啡加工、旅游、贸易和咖啡文化强市的转变;普洱市精准捕捉消费者探索、体验、打卡的消费需求,全力打造集咖啡繁育、科普、研学、文旅于一体的综合性咖啡探源地……
随着过境免签政策同互免签证、单方面免签、区域性入境免签等政策联动叠加,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到云南感受“咖旅”之美;借助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自贸试验区建设等政策叠加优势,以及中老铁路、中欧班列等陆路贸易网络,云南咖啡的升“咖”之路越走越宽。